在湖北钟祥石牌镇,汉江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蜿蜒而过,滋养着这片被岁月浸润的土地,却也因水文变迁,让沿岸时常遭遇洪涝与干旱的侵袭。沙土质地的土壤难以孕育出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,贫困如同挥之不去的阴霾,笼罩着世代居住在这里的人们。廖中青,这位日后在天山脚下书写豆腐传奇的创业者,便出生在这片既充满生机又满是艰辛的土地上。图片
【汉江岸边的少年志:】
在贫瘠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
1958年廖中青出生在石牌镇关庙村。记忆里的童年,除了汉江潺潺的流水声,更多的是村民们面对贫瘠土地时的无奈。每到汛期,江水漫过堤岸,淹没农田,即将成熟的庄稼在洪水中倒伏;而干旱时节,龟裂的土地仿佛张开的伤口,农作物在烈日下蔫蔫枯萎。家里的粮缸总是见了底,父母为了生计劳作的身影,成了廖中青脑海中最深刻的画面。
【石牌豆腐的新机遇:】
从家乡手艺中看到脱贫希望
石牌镇素有 “豆腐之乡” 的美誉,关于豆腐的传说可追溯到三国时期。相传,关羽在途经石牌时,见当地百姓多患红眼病,便听从郎中建议,教村民用黄豆磨浆制作豆腐,食用后可清热下火。从此,豆腐制作手艺在石牌代代相传,成为当地的特色技艺。
石牌的黄豆品质格外优良。这里由汉江万年泥沙淤积而成的土壤,富含硒、锶、镁等微量元素,种植出的黄豆颗粒饱满、蛋白质含量高,用其制作的豆腐,口感细腻、味道醇厚。当时,村里已有少数村民靠着外出做豆腐谋生,虽然辛苦,但收入比在家种地高出不少。从外出豆腐郎口中得知,在外地做豆腐,只要手艺好、讲诚信,生意就能做得红火,守着家里的几亩地,永远只能解决温饱。出去闯一闯,不仅能挣钱,还能开阔眼界。
【扎根新疆的新征程:】
从作坊到产业园,引领乡亲共富
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吹响,新疆成为一片充满机遇的热土。廖中青从一位在新疆打工的老乡口中得知,新疆的豆制品市场需求旺盛,但当地的豆腐品质参差不齐,石牌豆腐在新疆一定大有可为。这个消息让廖中青心动不已。
于是,廖中青毅然决定前往新疆乌鲁木齐。这一次,他不再是孤身一人,而是带领着几位家乡的豆腐郎一同前往。到达乌鲁木齐后,廖中青在市区租了一间民房,开办了一家小型豆制品作坊。起初,作坊的规模很小,只有几个人,每天生产的豆腐数量有限,但廖中青依然坚持用最传统的工艺和最优质的原料制作豆腐。
乌鲁木齐的消费者对豆制品有着特殊的喜爱,但当地市场上的豆腐大多口感粗糙,味道平淡。廖中青制作的石牌豆腐,以其细腻的口感、醇厚的味道,很快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。每天清晨,作坊门口都挤满了前来购买豆腐的顾客,不少超市和餐馆也纷纷与他合作,订购他的豆制品。
随着生意的不断扩大,廖中青的作坊规模也逐渐扩大,雇佣的家乡豆腐郎越来越多。他对待工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,不仅为他们提供优厚的工资待遇,还关心他们的生活起居。每逢工人过生日,他都会亲自为工人庆祝,送上生日祝福和礼物;工人家里遇到困难,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帮助解决问题。在他的作坊里,工人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,工作积极性也越来越高。
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,消费者对豆制品的品质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,传统的小作坊式生产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。廖中青敏锐地意识到,必须转型升级,走规模化、标准化、品牌化的发展道路。2017 年,经过多年的筹备,廖中青创办了新疆荆楚诚信食品有限公司,并投资建设了自己的豆制品产业园,豆制品销往乌鲁木齐各大批发市场和30多个大中型超市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产业园选址在乌鲁木齐市的工业园区,配备了先进的豆制品生产设备和完善的配套设施。廖中青深知,家乡的豆腐郎们大多习惯了小作坊式的经营,缺乏规模化生产的经验和资金。他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,确保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;建立了统一的污水处理系统,解决了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环保问题;组建了专业的原材料采购团队采购优质黄豆,降低生产成本;还成立了市场开拓部门,拓展销售渠道,将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。从此摆脱了小作坊式经营的诸多限制,生产规模不断扩大,产品品质得到显著提升,收入也大幅增长。不少豆腐郎在老家盖起了别墅,买了小汽车。他们常常说:“没有廖总,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。他就像我们的好大哥一样,处处为我们着想。”
【疫情中的责任担当:】
用坚守诠释党员的初心使命
2020 年初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,乌鲁木齐也按下了 “暂停键”。城市封控、交通管制、市场停业,市民的生活物资供应面临严峻挑战。作为一家豆制品生产企业,新疆荆楚诚信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着保障市民豆制品供应的重要责任。
疫情突袭,市场封闭的阴霾笼罩着荆楚诚信公司。上百号员工的生计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,压在廖总心头 —— 每个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,一日三餐的需求容不得半分拖延。但面对这场空前的困境,廖总没有向当地政府诉一句苦、伸一次手。他深知特殊时期政府的担子同样沉重,与其依赖帮扶,不如主动破局。于是,他带头扛起责任,带领员工们在厂区里开辟出 “生存战场”:大家一起用面糊凭着对家乡味道的记忆,复刻出软糯喷香的 “鸡脑袋” ;又把储备的黄豆细心浸泡、浇水,看着一颗颗豆子在掌心抽出嫩芽,长成脆嫩鲜灵的豆芽。没有惊天动地的举措,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。廖总用最朴素的实干,把 “共渡难关” 四个字刻进每一个细节里,既守住了上百个家庭的生计,更凝聚起了全体员工抱团取暖的力量,让困境中的工厂满是烟火气与安全感。
疫情发生后,廖中青第一时间召开公司会议,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了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生产计划。疫情期间,荆楚诚信公司上百张嘴他毅然向当地政府请缨,带领公司员工日夜加班赶制豆腐,确保市民能买到新鲜的豆制品。公司实行封闭式管理,员工们吃住在厂里,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。廖中青身先士卒,每天坚守在生产一线,与员工们一起泡豆、磨豆、煮浆、点浆,还亲自负责产品的质量检验和配送工作。他常常说:“我是一名党员,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,我必须冲在前面。”
为了保障产品的供应,廖中青积极协调原材料供应商,克服交通管制带来的困难,确保黄豆等原材料的充足供应。他逆排众异,疫情期间豆制品价格硬是未涨一分,让市民能以实惠的价格买到新鲜的豆制品。在他的带领下,公司每天生产的豆制品达数万斤,及时投放市场,有效缓解了市民的 “买菜难” 问题。
除了保障市场供应,廖中青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,向当地的医院、社区、养老院等机构捐献豆制品。他先后多次组织员工将新鲜的豆腐、豆腐干等产品送到一线医护人员和抗疫工作者手中,为他们提供营养支持。据统计,疫情期间,公司累计捐献豆制品达数十万斤,为乌鲁木齐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廖中青的善举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,新疆电视台、新疆报纸等媒体多次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,称他为 “疫情中的逆行者”“百姓的贴心人”。
在关注新疆疫情的同时,廖中青也没有忘记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。当得知家乡钟祥的医院和乡镇缺乏口罩等抗疫物资时,他立即多方联系,采购了大量的口罩、消毒液等物资,通过物流运往家乡,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【丝路之上的新梦想:】
用豆腐助力国家发展战略
随着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的深入推进,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地位日益凸显。廖中青敏锐地意识到,这是企业发展的新机遇。他决定响应国家号召,加大在新疆的投资力度,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。
为了满足新疆各民族消费者的口味需求,廖中青组织研发团队,开发了一系列适合新疆人口味的豆制品。他们在传统豆腐的基础上,加入了新疆特色的香料和食材,推出了土豆粉、孜然豆腐、辣皮子豆腐等新产品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同时,他们还扩大了豆制品的品类,开发了豆腐脑、豆浆、腐竹、豆皮等数十种产品,丰富了消费者的选择。
廖中青还计划将石牌豆腐推向中亚市场。他深知,中亚各国与中国有着悠久的贸易往来,豆制品在中亚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。目前,他已经组织团队对中亚市场进行调研,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口味需求和市场规则,为石牌豆腐走出国门做好准备。他希望能以豆腐为纽带,加强中国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,助力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的深入实施。
【民族一家亲的温暖:】
用爱心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
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,在新疆荆楚诚信食品有限公司的员工中,有不少是少数民族群众。廖中青深知,民族团结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,也是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。因此,他始终坚持 “民族一家亲” 的理念,积极促进企业内部各民族员工之间的交流与合作。
在公司内部,廖中青大力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。他定期组织员工举办民族文化节,让汉族员工和各民族员工一起表演民族歌舞、品尝民族美食,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。
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员工提高收入,改善生活,廖中青优先录用当地的少数民族群众,并为他们提供与汉族员工同等的工资待遇和发展机会。他还根据员工的饮食习惯,在公司食堂专门设置了清真餐餐食,确保他们能吃到符合自己饮食习惯的饭菜。
在廖中青的带领下,公司内部形成了民族团结、和谐共处的良好氛围。各民族员工之间互帮互助、携手共进,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。公司的发展也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,多次被评为 “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企业”。
【初心不改的老党员:】
用一生践行共富使命
如今,廖中青已步入了耳顺之年。他依然每天坚守在豆制品产业园,协助管理园内的大小事务,为豆腐郎们调节纠纷、分忧解难。
在产业园里,经常能看到廖中青忙碌的身影。他一会儿来到生产车间,查看豆腐的生产情况,指导工人改进生产工艺;一会儿来到销售部门,了解产品的销售情况,帮助开拓新的市场;一会儿又来到员工宿舍,与工人亲切交谈,询问他们的生活需求。员工们都说:“廖总虽然年纪大了,但精力比我们年轻人还旺盛,他就像我们的主心骨一样,有他在,我们心里就踏实。”
除了关心企业的发展,廖中青还始终关注着家乡石牌的豆制品产业和文化建设。他经常不远千里回到家乡,为石牌镇政府和钟祥市政府献计献策,提出发展豆制品产业的思路和建议。他还积极参与家乡的豆制品文化节等活动,为推广石牌豆腐文化、提升石牌豆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贡献力量。
在廖中青的心中,始终有着一个梦想:让石牌豆腐香飘海内外,让更多的人通过做豆腐实现致富梦,为国家的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事业做出贡献。他常常说:“我是一名党员,我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。只要我还能动,我就会一直为这个梦想奋斗下去。”
从汉江畔的关庙村到天山下的乌鲁木齐,从一名普通的老党员到带领豆腐郎脱贫致富的企业家,廖中青用一生的坚守和奋斗,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。他就像一块朴实无华的豆腐,看似平凡,却蕴含着深厚的力量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书写了一段从贫困到富裕、从家乡到边疆的传奇人生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廖中青将继续带着他的豆腐梦,在丝路之上奋勇前行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